

热门资讯
离合器减震弹簧试验机测试时对弹簧的要求有哪些
- 分类:公司新闻
- 作者:Jnzcgy
- 来源:济南中创弹簧试验机
- 发布时间:2021-01-09 09:32
【概要描述】技术要求:
材料
材料选用
弹簧根据设计应力推荐采用表1所列的材料,也可按供需双方商定的其他材料制造。
表1
序号
推荐试验切应力
材料
1
≤0.50Rm
GBT 4357 中的DM或DH型钢丝
2
YBT 5311 中的E、F或G组钢丝
3
≤0.55Rm
GBT 18983 中的TD或VD级钢丝
注1:抗拉强度Rm选取材料标准的下限值
注2:材料直径d小于1mm的弹簧,试验切应力取表中公式计算值的90%
注3:当试验切应力大于压并应力时,取压并切应力为试验切应力
B、材料质量
弹簧材料的质量应负荷相应材料标准的规定。材料必须备有材料制造商的质量保证书,并经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。
尺寸参数及极限偏差
外径或内径
弹簧外径或内径的极限偏差按表2的规定。
表2
外径或内径尺寸
精度等级
1
2
<10
±0.10
±0.15
≥10-30
±0.15
±0.20
≥30
±0.20
±0.25
注:根据需要,弹簧外径或内径的极限偏差允许不对称使用,其公差值不变
B、自由高度
弹簧自由高度的极限偏差按表3的规定
表3
自由高度
精度等级
1
2
<30
±0.15
±0.20
≥30-50
±0.20
±0.25
≥50
±0.30
±0.35
注:根据需要,弹簧自由高度的极限偏差允许不对称使用,其公差值不变。
注2:自由高度测量可在表面涂装处理之前进行。
C、总圈数
在满足弹簧自由高度、弹簧特性及工作行程的前提下,可以调整弹簧总圈数。
D、垂直度
弹簧两端面经过磨削后,在自由状态下,其外圆素线对两端支撑面的垂直度公差按表4的规定。
表4 垂直度公差
ZX精度等级
1
2
垂直度公差
0.030Ho
0.044Ho
E、压并高度
压并高度的取值应满足公式(1)的要求
Hb≤(n1-0.25)dmax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(1)
式中:
Hb-压并高度
n1-弹簧总圈数
Dmax-材料最大直径
F、端面磨削
弹簧两端面应磨平,其表面粗糙度Ra不大于6.3um。磨面角不小于280°,磨削后端头厚度不小于0.10d,距端头180°处厚度不小于0.60d。
G、端面外倒角
对于材料直径大于或等于&2.0mm且弹簧外径大于或等于&15mm的弹簧,两端应外倒角。外倒角角度为40°-50°;外倒角宽度为0.125d-0.375d,起重d为材料直径。
材料直径小于&2.0mm或外径小于&15.0mm的弹簧,允许不外倒角。内外弹簧组合使用时,内弹簧不外倒角。
特性及极限偏差
指定高度下的负荷
弹簧指定高度下的负荷计算变形量应在全变形量的20%-90%范围内。负荷极限偏差应按表5的规定。
表5
指定高度时计算变形量mm
精度等级
1
2
f≤2
±0.12F
±0.15F
f>2
±0.07F
±0.10F
注:负荷测量应在表面处理前进行。
B、刚度
弹簧刚度允许不考核。
旋向
弹簧旋向一般为右旋。当有内、外弹簧组合使用时,内弹簧与外弹簧旋向相反。
永久变形
弹簧永久变形量不得大于表6的规定
表6 永久变形量
项目
精度等级
1
2
永久变形量
0.001 5Ho,最小值0.05
0.003 0Ho,最小值0.10
热处理
弹簧在成形后须经去应力退火处理,其硬度值不予考核。
喷丸处理
材料直径不小于&1.2mm的弹簧应经喷丸强化处理。
弹簧表面喷丸覆盖率应大于90%,喷丸强度应在0.25A-0.60A范围内选取。
表面质量
弹簧表面不得有肉眼可见的有害缺陷。
表面处理
表面处理采用浸防锈油,根据需方要求可以采用浸漆、喷漆等方式。
疲劳寿命
弹簧在室温条件下,疲劳寿命应满足3*10^6次。
确定弹簧的疲劳寿命时应考虑弹簧的设计应力和疲劳安全系数。设计应力和疲劳安全系数的计算方法参照GBT23955的规定。
当供需双方有其他约定时按约定要求。
其特殊要求
端头间隙
需方有要求时,可规定检测距端头25°范围内间隙,推荐指标:间隙不大于0.2mm。
热压试验
需方有要求时,采用油淬火-回火弹簧钢丝制造的弹簧可规定进行热压试验,其试验方法和要求由供需双方协商。
C、加温疲劳试验
需方有要求是,采用油淬火-回火弹簧钢丝制造的弹簧可规定进行加温疲劳试验,其试验方法和要求有供需双方协商。
离合器减震弹簧试验机测试时对弹簧的要求有哪些
【概要描述】技术要求:
材料
材料选用
弹簧根据设计应力推荐采用表1所列的材料,也可按供需双方商定的其他材料制造。
表1
序号
推荐试验切应力
材料
1
≤0.50Rm
GBT 4357 中的DM或DH型钢丝
2
YBT 5311 中的E、F或G组钢丝
3
≤0.55Rm
GBT 18983 中的TD或VD级钢丝
注1:抗拉强度Rm选取材料标准的下限值
注2:材料直径d小于1mm的弹簧,试验切应力取表中公式计算值的90%
注3:当试验切应力大于压并应力时,取压并切应力为试验切应力
B、材料质量
弹簧材料的质量应负荷相应材料标准的规定。材料必须备有材料制造商的质量保证书,并经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。
尺寸参数及极限偏差
外径或内径
弹簧外径或内径的极限偏差按表2的规定。
表2
外径或内径尺寸
精度等级
1
2
<10
±0.10
±0.15
≥10-30
±0.15
±0.20
≥30
±0.20
±0.25
注:根据需要,弹簧外径或内径的极限偏差允许不对称使用,其公差值不变
B、自由高度
弹簧自由高度的极限偏差按表3的规定
表3
自由高度
精度等级
1
2
<30
±0.15
±0.20
≥30-50
±0.20
±0.25
≥50
±0.30
±0.35
注:根据需要,弹簧自由高度的极限偏差允许不对称使用,其公差值不变。
注2:自由高度测量可在表面涂装处理之前进行。
C、总圈数
在满足弹簧自由高度、弹簧特性及工作行程的前提下,可以调整弹簧总圈数。
D、垂直度
弹簧两端面经过磨削后,在自由状态下,其外圆素线对两端支撑面的垂直度公差按表4的规定。
表4 垂直度公差
ZX精度等级
1
2
垂直度公差
0.030Ho
0.044Ho
E、压并高度
压并高度的取值应满足公式(1)的要求
Hb≤(n1-0.25)dmax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(1)
式中:
Hb-压并高度
n1-弹簧总圈数
Dmax-材料最大直径
F、端面磨削
弹簧两端面应磨平,其表面粗糙度Ra不大于6.3um。磨面角不小于280°,磨削后端头厚度不小于0.10d,距端头180°处厚度不小于0.60d。
G、端面外倒角
对于材料直径大于或等于&2.0mm且弹簧外径大于或等于&15mm的弹簧,两端应外倒角。外倒角角度为40°-50°;外倒角宽度为0.125d-0.375d,起重d为材料直径。
材料直径小于&2.0mm或外径小于&15.0mm的弹簧,允许不外倒角。内外弹簧组合使用时,内弹簧不外倒角。
特性及极限偏差
指定高度下的负荷
弹簧指定高度下的负荷计算变形量应在全变形量的20%-90%范围内。负荷极限偏差应按表5的规定。
表5
指定高度时计算变形量mm
精度等级
1
2
f≤2
±0.12F
±0.15F
f>2
±0.07F
±0.10F
注:负荷测量应在表面处理前进行。
B、刚度
弹簧刚度允许不考核。
旋向
弹簧旋向一般为右旋。当有内、外弹簧组合使用时,内弹簧与外弹簧旋向相反。
永久变形
弹簧永久变形量不得大于表6的规定
表6 永久变形量
项目
精度等级
1
2
永久变形量
0.001 5Ho,最小值0.05
0.003 0Ho,最小值0.10
热处理
弹簧在成形后须经去应力退火处理,其硬度值不予考核。
喷丸处理
材料直径不小于&1.2mm的弹簧应经喷丸强化处理。
弹簧表面喷丸覆盖率应大于90%,喷丸强度应在0.25A-0.60A范围内选取。
表面质量
弹簧表面不得有肉眼可见的有害缺陷。
表面处理
表面处理采用浸防锈油,根据需方要求可以采用浸漆、喷漆等方式。
疲劳寿命
弹簧在室温条件下,疲劳寿命应满足3*10^6次。
确定弹簧的疲劳寿命时应考虑弹簧的设计应力和疲劳安全系数。设计应力和疲劳安全系数的计算方法参照GBT23955的规定。
当供需双方有其他约定时按约定要求。
其特殊要求
端头间隙
需方有要求时,可规定检测距端头25°范围内间隙,推荐指标:间隙不大于0.2mm。
热压试验
需方有要求时,采用油淬火-回火弹簧钢丝制造的弹簧可规定进行热压试验,其试验方法和要求由供需双方协商。
C、加温疲劳试验
需方有要求是,采用油淬火-回火弹簧钢丝制造的弹簧可规定进行加温疲劳试验,其试验方法和要求有供需双方协商。
- 分类:公司新闻
- 作者:Jnzcgy
- 来源:济南中创弹簧试验机
- 发布时间:2021-01-09 09:32
- 访问量:
技术要求:
- 材料
- 材料选用
弹簧根据设计应力推荐采用表1所列的材料,也可按供需双方商定的其他材料制造。
表1
序号 |
推荐试验切应力 |
材料 |
1 |
≤0.50Rm |
GBT 4357 中的DM或DH型钢丝 |
2 |
YBT 5311 中的E、F或G组钢丝 |
|
3 |
≤0.55Rm |
GBT 18983 中的TD或VD级钢丝 |
注1:抗拉强度Rm选取材料标准的下限值 注2:材料直径d小于1mm的弹簧,试验切应力取表中公式计算值的90% 注3:当试验切应力大于压并应力时,取压并切应力为试验切应力 |
B、材料质量
弹簧材料的质量应负荷相应材料标准的规定。材料必须备有材料制造商的质量保证书,并经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。
- 尺寸参数及极限偏差
- 外径或内径
弹簧外径或内径的极限偏差按表2的规定。
表2
外径或内径尺寸 |
精度等级 |
|
1 |
2 |
|
<10 |
±0.10 |
±0.15 |
≥10-30 |
±0.15 |
±0.20 |
≥30 |
±0.20 |
±0.25 |
注:根据需要,弹簧外径或内径的极限偏差允许不对称使用,其公差值不变 |
B、自由高度
弹簧自由高度的极限偏差按表3的规定
表3
自由高度 |
精度等级 |
|
1 |
2 |
|
<30 |
±0.15 |
±0.20 |
≥30-50 |
±0.20 |
±0.25 |
≥50 |
±0.30 |
±0.35 |
注:根据需要,弹簧自由高度的极限偏差允许不对称使用,其公差值不变。 注2:自由高度测量可在表面涂装处理之前进行。 |
C、总圈数
在满足弹簧自由高度、弹簧特性及工作行程的前提下,可以调整弹簧总圈数。
D、垂直度
弹簧两端面经过磨削后,在自由状态下,其外圆素线对两端支撑面的垂直度公差按表4的规定。
表4 垂直度公差
ZX精度等级 |
1 |
2 |
垂直度公差 |
0.030Ho |
0.044Ho |
E、压并高度
压并高度的取值应满足公式(1)的要求
Hb≤(n1-0.25)dmax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(1)
式中:
Hb-压并高度
n1-弹簧总圈数
Dmax-材料最大直径
F、端面磨削
弹簧两端面应磨平,其表面粗糙度Ra不大于6.3um。磨面角不小于280°,磨削后端头厚度不小于0.10d,距端头180°处厚度不小于0.60d。
G、端面外倒角
对于材料直径大于或等于&2.0mm且弹簧外径大于或等于&15mm的弹簧,两端应外倒角。外倒角角度为40°-50°;外倒角宽度为0.125d-0.375d,起重d为材料直径。
材料直径小于&2.0mm或外径小于&15.0mm的弹簧,允许不外倒角。内外弹簧组合使用时,内弹簧不外倒角。
- 特性及极限偏差
- 指定高度下的负荷
弹簧指定高度下的负荷计算变形量应在全变形量的20%-90%范围内。负荷极限偏差应按表5的规定。
表5
指定高度时计算变形量mm |
精度等级 |
|
|
1 |
2 |
f≤2 |
±0.12F |
±0.15F |
f>2 |
±0.07F |
±0.10F |
注:负荷测量应在表面处理前进行。 |
B、刚度
弹簧刚度允许不考核。
- 旋向
弹簧旋向一般为右旋。当有内、外弹簧组合使用时,内弹簧与外弹簧旋向相反。
- 永久变形
弹簧永久变形量不得大于表6的规定
表6 永久变形量
项目 |
精度等级 |
|
1 |
2 |
|
永久变形量 |
0.001 5Ho,最小值0.05 |
0.003 0Ho,最小值0.10 |
- 热处理
弹簧在成形后须经去应力退火处理,其硬度值不予考核。
- 喷丸处理
材料直径不小于&1.2mm的弹簧应经喷丸强化处理。
弹簧表面喷丸覆盖率应大于90%,喷丸强度应在0.25A-0.60A范围内选取。
- 表面质量
弹簧表面不得有肉眼可见的有害缺陷。
- 表面处理
表面处理采用浸防锈油,根据需方要求可以采用浸漆、喷漆等方式。
- 疲劳寿命
弹簧在室温条件下,疲劳寿命应满足3*10^6次。
确定弹簧的疲劳寿命时应考虑弹簧的设计应力和疲劳安全系数。设计应力和疲劳安全系数的计算方法参照GBT23955的规定。
当供需双方有其他约定时按约定要求。
- 其特殊要求
- 端头间隙
需方有要求时,可规定检测距端头25°范围内间隙,推荐指标:间隙不大于0.2mm。
- 热压试验
需方有要求时,采用油淬火-回火弹簧钢丝制造的弹簧可规定进行热压试验,其试验方法和要求由供需双方协商。
C、加温疲劳试验
需方有要求是,采用油淬火-回火弹簧钢丝制造的弹簧可规定进行加温疲劳试验,其试验方法和要求有供需双方协商。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
产品中心
针对不同试样,针对性提供常规设备;根据客户要求,测试标准定制设备。







